日月峡资讯
森林养生日月峡
委托浙江等5省林草主管部门实施疫木加工板材企业审批政策解读
日月峡资讯专业号 | 2025-7-31

实现疫情精准防控和助力经济发展的双赢之举

——委托浙江等5省林草主管部门实施疫木加工板材企业审批政策解读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提升行政许可便利化水平和效能,近日,国家林草局委托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等5省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审批(以下简称“疫木加工板材企业审批”),2025年8月1日起执行。

这一举措既是防控压力的传导,也是资源化利用的机遇。记者日前采访了防治专业机构、有关专家与市场主体等,围绕这一优化疫木监管与利用的创新实践举措展开深入探讨。

记者:国家林草局将疫木加工板材企业审批委托5个省实施,是基于怎样的背景和考量?

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相关负责人:国家林草局根据疫情形势、承接能力和市场需求,此次优先选择企业需求大、工作基础好、承接能力强的省份,分类、精准、有序推进疫木定点加工企业审批委托,力求审批“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委托5个省实施疫木板材定点加工企业审批,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保障民生福祉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疫情精准防控的重要举措。

将审批权委托到省级,能够缩短审批链条和办理周期,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更好满足公众需求,提高服务效率。同时,被委托5省份均为松材线虫病重点防控区,年疫木处理量占全国50%以上。通过采取规范化疫木板材加工利用,能够推进资源安全转化,降低民生成本,减少林木所有者经济损失。

此次审批委托,也是强化疫情精准防控的重要举措。相关省份结合本省疫情防控实际,支持引导加工能力强、管理规范的企业参与疫木无害化利用,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监管措施,精准促进疫木的无序流动转为严密监控下的有序流动,有效防范疫木流失。国家林草局也将依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行政许可委托监督办法》,强化对受托机关的行政许可实施情况和被许可人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既要防范疫木流失风险,又要积极主动服务经济发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

国家林草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相关负责人:2021年,国家林草局党组系统总结多年防控经验教训,坚决扛起责任,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作为守底线任务,组织实施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经过全国上下近5年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实现了县级疫情、乡级疫情、疫情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四下降”,危害程度大幅降低,提前一年完成攻坚行动总体目标。同时,“十四五”期间,经过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了疫木管控措施,依托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实现疫情管理精准到小班;建立了常态化检疫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相结合制度,连续开展“护松”专项整治行动,严防严管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为开展疫木加工板材企业审批委托、落实监管责任提供了支撑。

记者:作为松材线虫病研究方面的资深专家,结合您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您认为,在现阶段将疫木加工板材企业审批委托实施在技术上是否成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孙江华:首先要科学、理性、客观认识松材线虫病疫情。松材线虫是外来入侵生物,自1982年入侵我国南京后扩散蔓延,至今已有40多年。作为一种入侵种引起的生物灾害,发生定殖时间这么长、范围这么广,想在短期内将其从我国彻底根除是不切实际的。松材线虫作为一外来入侵生物也在发生适应性演化,目前已经观察到了一些变化,今后我们要学会在可控、可接受条件下与之共存,甚至达到“有虫不成灾”的状态。

其次,林木是一种资源,具有社会利用价值。疫情防控和其他事情一样,也要考虑经济成本等因素,否则不能持续。在美国、欧洲等地,因为小蠹虫暴发导致大面积松树死亡,在清理受害木时,也考虑“分区采伐 资源化利用”模式,通过规范加工流程实现疫木无害化处理,表明开展疫木板材加工利用是可行的。

按照《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技术规范》(GB/T 23477)和《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包装材料处理和管理》(GB/T 20427)的技术标准,当木材中心温度达到65℃以上并持续处理4小时,能杀死病原松材线虫和媒介天牛,达到除害处理的目的,在技术手段上是成熟的。

“十四五”期间,我国组织开展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和科技“揭榜挂帅”等,取得了一些成效,也产生了一批科技成果,已研发出更高效的检测技术,研建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监管平台等监管工具。

在这样的前提下,委托开展疫木板材加工利用是可行的,不仅是符合优化营商环境的一项举措,也符合目前松材线虫病防控实际。当然,委托审批不等于标准放宽,未来仍绝不能放松监管要求。

记者:作为首批受委托实施疫木加工板材企业审批事项的省份,您认为此举对本省疫情防控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福建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负责人:福建省是松材线虫病疫情发生较早的省份之一,松林资源丰富,是木材利用大省。作为首批受委托实施该审批事项的省份,对本省的疫情防控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都是利好政策。

开展疫木加工板材利用,能够提高疫木利用率和收购价格,增加林农收入,进而提升其参与、配合疫情防控的积极性,推动疫情防控。据调查,当前用于旋切的松原木售价约500元/立方米,用于粉碎约300元/立方米,用于加工板材达700元/立方米。据摸底,福建省有近百家板材加工企业拟申请松材线虫病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资格,预计每年可增加疫木除害处理量100万立方米以上。

开展疫木定点加工板材利用,还能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初步统计,若福建省有100家板材加工企业获得审批,可增加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另外,获批企业基本可实现生产原料木土化,可大幅降低原料成本,提升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企业长远发展意义重大。目前,仅福建省南平市就有多家上市公司每年外贸运输约消耗100万个托盘,折合约7万立方米松原木。

记者:审批权限委托省里实施,会给当地相关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福建省某企业管理人员:因松木木材具有纹理细、质坚、可塑性强、不易开裂、耐水抗腐等特性,我们的很多外贸伙伴指定要使用松木,我公司每年松木板材耗用量约2.5万立方米。进口松木与本地松木差价约500元/立方米,若使用进口松木,仅松木采购每年就需要多花费约1250万元。

记者:改革效果令人期待。此次改革,不只是审批权限的委托,更是防控压力的传导。首批试点省份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对此,浙江省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浙江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站长:自2024年以来,针对承接疫木加工板材企业审批委托,浙江省已经开展多轮调研,充分征集市县主管部门、学者专家、意向企业等不同层级不同群体的意见建议。同时,总结了前期开展“疫木造纸、制作人造板许可”的管理经验,依托“数字森防”等数字化系统,推进疫木无害化安全利用智能化视频监管。探索使用“森检链”等区块链技术,将二维码标识按照统一标准加施在板材上,整合汇集疫木来源、生产企业、除害方式、销售去向等信息,推动疫木全链条闭环管理,精准实现溯源追踪,构建“无事不扰、无感监管”新型监管格局。

下一步,将加快出台《浙江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企业信用评价的实施意见》,将疫木加工板材定点加工企业纳入企业信用管理,对不同企业分类施策,对高风险企业和低风险企业实施差异化精准化监管。同时,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努力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争取贡献更多“浙江经验”。(张萌)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