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飞羽精灵 共赴自然之约
——福建多措并举筑牢鸟类保护屏障
金秋时节,在美丽的鹭岛厦门,以“守护飞羽精灵,共赴自然之约”为主题的福建省第35届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幕。活动现场,《百鸟朝凤》《守护山海精灵》等曲目与诗朗诵交织回荡,奏响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科普图片展吸引众多市民驻足,白鹭、栗喉蜂虎等厦门生态名片被一一解读;互动市集上,一份份鸟类等野生动物宣传资料在市民手中传递……
福建省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和西太平洋两条候鸟迁徙通道,每年有大量候鸟在此繁殖、越冬或迁徙停歇。据统计,福建已记录到野生鸟类592种,占我国自然分布鸟类种类的约40%。其中152种鸟类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约占全国38%。
如何让鸟类在此安居,是福建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福建通过“四个构建”举措,着力构建法规制度、栖息地保护、鸟类科研监测、全民大保护等4个体系,不断筑牢鸟类保护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筑牢保护防线
法规制度“立柱架梁”
在明溪县夏坊乡,“鸟导”成为村民的新职业。因为拥有众多珍稀鸟类资源,自然风光秀美多姿,夏坊乡成为明溪观鸟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村民们经过培训,化身“鸟导”服务游客,吃上“观鸟饭”。如今的明溪,观鸟产业蓬勃兴旺,而这一切要归因于一份“护鸟令”。
早年的明溪,捕鸟食野味现象并不鲜见。为从根源上形成动植物生态保护网,明溪县出台福建首份“护鸟令”,明确10年禁捕所有野生鸟类,并将全县行政区域划定为禁猎区。
正是这份“护鸟令”,让明溪实现“百鸟归”。近年来,福建持续完善政策法规,从法律层面为鸟类保护筑牢坚实防线。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福建省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福建省湿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先后颁布实施。政策层面,全省81个县(市、区)依法划定野生动物禁猎区、禁猎期,对重要栖息地保护、禁止干扰鸟类行为等作出明确规定。执法方面,为强化协调联动,福建建立省、市、县三级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联席会议制度和省级保护野生动物、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鸟类保护融入林长制、平安福建建设和社会治理网格。同时,会同国家林草局福州专员办、福建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建立“五个联合”和“林长 警长”工作机制,持续深化执法协作和部门联动。
守护生态家园
栖息地保护“固本培元”
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纬度最北的栗喉蜂虎繁殖地,今年2月,石狮市启动为期5年的栗喉蜂虎保护规划,计划在永宁镇后杆柄村为这一被誉为“中国最美小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打造约225亩的生态保护区。
据了解,自2022年5月初泉州市观鸟学会首次在该村峡谷旅游路监测到栗喉蜂虎繁殖活动以来,这里已连续3年成为栗喉蜂虎筑巢繁殖的“胜地”。
近年来,福建省不断推进保护地体系建设,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了全省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各类典型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为鸟类营造了安全舒适的家园。
同时,福建加强重要生态区位保护,划定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3998万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科学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生态廊道建设。如漳州市实施的红树林修复工程,恢复水鸟关键栖息地,促使当地越冬鸟类种群数量显著提升。
此外,福建还持续推进栖息地智慧系统建设,综合运用遥感、卫星追踪、红外监测、无人机巡护、野外巡护App等手段,打造“天空地”一体化资源监管体系,以科技赋能提升保护水平。
助力种群复苏
科研监测“精准把脉”
野外巡护员的平板上,鸟类回巢画面实时呈现。如今,2000多台这样的“科技眼”隐藏在八闽大地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中,源源不断回传着珍贵监测数据。借助布设的红外监测设备,科研人员于2025年首次在闽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整记录到全球极危物种勺嘴鹬的迁徙过程影像资料。
多年来,福建持续开展黑脸琵鹭、中华凤头燕鸥等濒危物种专项调查,连续20年开展越冬水鸟同步调查,组织开展50多处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区资源本底调查。“十四五”期间,累计调查发现并发表野生动物新种46种、福建新记录种77种。海量科学数据,为福建实施精准保护、掌握鸟类种群动态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监测基础上,福建通过整合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力量,深入开展鸟类生物学、生态学和保育技术等研究,实施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人工招引、黑脸琵鹭栖息地维护和修复等保护工程,推动数字科技在鸟类保护中的创新运用,加强濒危物种拯救。
通过就地保护、生态修复等措施,珍稀濒危鸟类野外种群数量稳步增长。2024—2025年全省越冬黑脸琵鹭数量达到755只,较“十三五”末增加367只,增幅近一倍;极度濒危鸟类中华凤头燕鸥和勺嘴鹬分布点从1处增至3处;通过人工招引,实现中华凤头燕鸥在连江四姆屿成功繁衍后代。
共建和谐生态
全民参与“同心护飞”
保护鸟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今年3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期间,福建省林业局联合国家林草局福州专员办、省公安厅森林公安局,在福州举办“Happy新福建·观鸟嘉年华”启动仪式,全省先后举办130多场观鸟嘉年华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吸引1.7万余人次参与观鸟和科普活动。此外,福建省林业局还与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等单位在晋江联合举办全国“爱鸟周”和“护飞行动”,为鸟类保护营造浓厚氛围。
福建依托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宣教基地28个,打造鸟类保护科学知识普及重要窗口;发布《福建省鸟纲图鉴》等野生动植物系列资源图鉴,编印《鸟类观察年报》《福建省观鸟手册》等宣传材料,不断丰富宣传载体;组织观鸟挑战赛、摄影赛、科普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爱鸟护鸟宣传活动,吸引公众广泛参与,逐步构建全民大保护体系。
如今,爱鸟护鸟已成为社会共识。在福州、厦门、泉州、龙岩等地,多个观鸟组织相继成立,全省发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志愿者队伍20支、“爱鸟护鸟红领巾志愿队”5支,累计发展志愿者5000多人,推动建设“爱鸟护鸟文明乡村”33个。社会力量蓬勃发展,成为守护鸟类的重要力量。(黄海 陈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