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河南省获嘉县:平原地区乡村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的积极探索
平原地区乡村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的积极探索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实践案例
编者按
根据中央层面学习教育工作专班要求,中央指导组要结合所指导单位某一地方某一方面某一类型的典型案例,会同所指导单位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 近期,中央第十指导组会同国家林草局有关司局,聚焦国家林草局查摆的 “用活用好林草资源、壮大林草产业挖潜不够”等问题,对河南省获嘉县乡村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情况进行解剖麻雀式调研,形成典型案例材料。
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2022年以来,获嘉县通过采取建立村集体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新形势下平原地区乡村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找地难、找钱难、管护难、林农增收难等问题,实现了“栽得下、能成活、管到位、有收益”。全县新增平原绿化面积2.37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4.1%,小麦产量年均增长达6%。
拓展绿化空间,解决“树在哪儿栽”问题
平原地区普遍耕地保护任务较重,加之农民大多有惜地传统,种地时习惯于“横向到边、纵向到头”,导致乡村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空间受限。
2021年,河南“7·20”特大暴雨灾害中,获嘉县包括农田林网在内的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2022年,获嘉县开展了以沟渠治理、路肩培复、拆违治乱、植绿补绿为主要内容的大会战。全县坚持“路、渠、林、田、村”一体规划,将乡村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沟渠连通整治、“四好农村公路”、“最美公路”等工作结合起来。突出“沟渠、路肩”两项整治,向河边、渠边、路边找绿化空间,提出了“有路必培路肩、有河渠必修堤岸”的要求,借势依法依规明确农田与林带边界,锁定了绿化空间。大会战期间,全县培复路肩1450公里、疏浚整理各级支排灌渠723公里,通过培复路肩、堤岸等方式增加绿化面积6000余亩。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打出一套田村一体整治“组合拳”,拆除违建2100余处,推进“一村万树、果树进村”,栽植树木84.9万株,将一块块废弃地、边角地、空闲地、拆违地、闲置宅基地,变成了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让群众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居尽其美。
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钱从哪儿来”问题
获嘉县创新乡村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模式,由过去“各自为战”转变为“群团作战”,县林业部门负责布局规划及技术指导,公路、交运、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各负其责,乡镇牵头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形成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大造林、大绿化工作格局。
获嘉县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项目支持、县级奖补、乡镇配套、集体自筹、市场投入、群众参与”等方式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两年内以50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撬动各类投入3500余万元,其中包括项目支持1050万元、乡镇配套660万元、村级自筹1100万元、社会捐助400余万元、市场投入300万元,加上群众投工投劳,实际完成了6000多万元的绿化实物工作量。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解决“怎么栽怎么用”问题
获嘉县坚持“集体的事群众议、群众管”,党群代表议事会组织干部群众算好功能提升、环境改善、经济收入“三本账”,有效解决了路肩培复占地、树木栽种影响作物生长等问题。
在树种选择和后期管护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太山镇大张卜村群众习惯种植杨树,按8年采伐,每株可卖得300元左右,当地群众形象地称之为“一棵树一天长一毛钱”。种植在顺垄林带的杨树前4年对附近农作物产量影响有限,此后会影响临近作物少许产量,按100米垄长计算,此路段种植50株杨树,价值1.5万元,按照集体和农户3∶7比例分成,农户可分得1.05万元。
通过算账,当地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主动参与林网建设和管护,纷纷捐款捐物、投工投劳、献计献策,实现了群众由“站着看”到“一起干”再到“主动管”的转变。
栽植过程中实行乔灌结合、落叶常绿搭配,群众探索出“四放线”经验,即挖坑时放线、种树时放线、浇水后培土时放线、涂白时放线,既提升了景观效果,也方便后期管护。同时,积极发展路肩经济、堤岸经济,在林带下种植射干、桔梗、金银花等中药材,每亩可增收4000元左右,实现“林下生金”,进一步提升了林网收益。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解决“林木谁来管”问题
获嘉县整合交通、农业、水利等管护资源,建立林长、河长、田长等“多长合一”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巡查、反馈、整改、督办等闭环机制。坚持“不栽无主树、未建先言管”,通过利益联结,确保“谁投资谁受益、谁参与谁受益、谁管护谁受益”。
在实施过程中,推行“村种村管、村种户管、户种户管、发包经营”四种管理模式。村种村管,即由集体统一种植管护,收益集体与农户共享;村种户管,即由集体主导投入种植,农户就近负责管护,收益按比例共享;户种户管,即由集体供苗确权,农户自种自管,收益大头归农户;发包经营,即由集体发包经营权,承包者投资管护经营,收益归己,集体收取承包费。
通过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成为乡村绿化和林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国土绿化、集体增收、群众得利。2022年以来,全县签订林木经营管护利益联结合同8300余份,其中群众参与签订的占90%以上。据测算,村集体每年可增收600万元,农户增收1500余万元。
获嘉县通过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有效解决了林粮用地矛盾,调动了农民种树管树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了乡村绿化面积,提高了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相关做法具有典型意义。建议国家林草局在全国其他具备条件的平原县积极推广,推动进一步用活用好林草资源,助力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