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主动使用人工巢穴
近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红外相机捕捉到珍贵画面:一只野生大熊猫在巡护队员精心搭建的模拟巢穴周围活动,最终选择在此休憩。这是首次清晰记录到野生大熊猫主动使用人工巢穴,标志着眉山片区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创新举措获得了“国宝”认可。
野生大熊猫依赖天然树洞、岩洞作为育幼或休憩场所,但此类自然资源在眉山片区分布有限。为弥补这一不足,眉山管理分局联合大自然保护协会启动大熊猫野外人工巢穴试点研究项目,旨在为大熊猫补充野外繁殖资源,探索大相岭山系大熊猫小种群繁育复壮的新路径。
巡护队员利用枯木、苔藓、竹枝等天然材料,在核心栖息地内模拟大熊猫偏好的隐蔽巢穴结构,为它们打造安全的临时庇护所或“备用产房”。
在团宝山区域的红外相机镜头中,一只成年大熊猫多次现身人工巢穴周边,或悠然踱步,或驻足观察,最终选择在此休憩。更令人欣喜的是,黑熊、林麝等其他野生动物也频繁光顾巢穴,部分个体已直接将其作为固定栖息点。这一行为表明,人工巢穴不仅符合大熊猫的习性需求,也被区域内的其他野生动物视为可信赖的安全港湾。
眉山片区将持续优化人工巢穴设计,并结合生态廊道建设、栖息地修复等综合措施,为野生大熊猫构筑更加稳固的生存网络。 (张学敏 方玉)